不要綠地、拒絕文化的郝龍斌市長
文/圖 陳健一
前台北市文化局長龍應台說:
「所有動人的城市,都說明一個事實,城市的美不是無中生有或靠著外在粉妝,而是厚植在自己的土壤,綻放出來的花朵。」
現在比對台北市這幾年的現象,會感覺到很大的諷刺!台北市政府在郝龍斌市長的領導下,一再粗暴,甚至毀棄「土壤中綻放的花朵」,也一再「摧毀自土壤滋長出來的本土文化及生態特色」……
過去一、兩年,台北市大龍國小整建地下停車場,發現史前遺址,竟然因少數民代和在地政客堅持,毀棄遺址。這件事是在郝龍斌任內做的。
今年四月,被前文化局局長龍應台訂定為三級古蹟,表彰士林開發史空間的「潘永清舊宅」,全部「清理」完畢,在此之前不見現任文化局長任何努力。這件事是郝龍斌任內做的。
占地約18公頃的松山菸廠,爭議多時,最後屈就短視政治利益,交給不義的遠雄財團蓋大巨蛋,從此大台北都會區又少掉一大塊綠地。這件事是在郝龍斌任內做的。
南港山邊緣少數大面積綠地的202兵工廠,係台北具水澤、綠地及綠色廊道價值的地區,在中研院蛋頭學者勢力威嚇下,註定「消失」。這件事是在郝龍斌任內做的。
松山玉成抽水站前殘留的三張犂截水圳正在加蓋中,這在水泥化嚴重的大台北區而言,更是少了一條露天河流。這件事是在郝龍斌任內做的。
艋舺龍山寺邊,可以表彰百年械鬥的殘餘地景-隘門,今年九月份要被拆除。這件事也是郝龍斌任內做的。
最後一截鐵路地下化後的帶狀區域(松山火車站兩側),為了餵養短視椿腳,全段確定為道路,無視饒河夜市亟需大停車場,也無視松山到南港附近少有綠地的窘境。這件事也在郝龍斌任內做的。
我很不想用外省人和本省人,或者愛台灣的人和不愛台灣的人區隔彼此,分裂彼此。過去,我一直以鄭弘儀及自由時報「毀滅台灣」、「分裂台灣人族群」的做法,感到不齒。但是看到郝龍斌及其幕僚多年來的做法,我不得不懷疑,他們這些外省人真的在乎台北嗎?在乎百年的台北嗎?這樣一再胡搞,會把台北的綠色空間毀掉,歷史空間毀掉,故事空間毀掉……
每次到高雄、到屏東,看到當地政府堅持用公共建設詮釋在地特色及文化時,郝龍斌拒絕在地文化特色的做法,令人感到不知所措,他無視大台北都會區少有綠地空間的困窘,更為二十年後大台北的都會願景感到憂心。
郝龍斌這樣粗暴的做法,再過幾年,會讓台北失去許多可以表彰願景及幸福的場域,很令人感到憤怒!
過去,我一直聽說,有一種外省人,他們結合無知及投機的本省人,拒絕了解台灣,也不想了解台灣,更無視台灣百年的願景,只想到中國統一,以及千年中國框架下認知的台灣文化。他們始終認為和大陸五千年歷史比較,台灣是粗鄙的,不值得認識、了解,甚至可以任意毀棄。這樣的傲慢和無知,確實存在於許多外省人身上。我周邊就有好多個,看到郝龍斌的施政,我發現他也是其中一個。
我這樣說郝龍斌,我自己也對自己感到難過。因為我用了我自己感到很不屑的「自由時報」語言說話(自由時報是一批很壞的台灣人主持的報紙)。但是面對台北土地的沉淪,我的憤怒無法找到其他言語表達,只能用我最不屑的鄭弘儀及自由時報語言表達了!
談到這裡,我們比對年前只強調外表美美的「花博」、現在「淡水河橋光雕」計畫,以及一再摧毀的大台北城市在地文化及生態地景事例。你會對於龍應台這句話:「所有動人的城市,都說明一個事實,城市的美不是無中生有或靠著外在粉妝,而是厚植在自己的土壤,綻放出來的花朵。」了然於心,也感到悲哀。
郝龍斌正在「無中生有」、花大錢,做些虛幻的城市建設;在此同時,不斷摧毀「台北」土壤的「花朵」!
今天,帶十六、七位小學生走訪艋舺龍山寺,走到附近的隘門。小朋友一邊聆聽械鬥故事,一邊想像眼前隘門空間引伸的歷史情境。
回程時,我淡淡的說:「這個隘門下個月要拆掉。」
小朋友困惑的說:「為什麼?」
郝龍斌,你讓台灣的孩子失去很多個故事現場!
你這個外省人,太對不起台灣人了!容我用「分裂族群」的語言罵你!我真的感覺到台灣有這種外省人,很可惡。一如鄭弘儀那種很壞的台灣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