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公民論壇 (5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再訪普安堂

 

圖.文/陳健一

 

普安堂小加字拷貝    


文章標籤

nanzai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普安堂與巧福

 

圖.文/陳健一

 

普安堂與巧福      


文章標籤

nanzai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安站公有地被炒  民眾停車難

 

圖.文/陳健一

 

公有地私賣拷貝  


文章標籤

nanzai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雙北論壇比一比

 

圖.文/陳健一

 

炒地朱立倫  


文章標籤

nanzai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主張阻斷公視資源,

 

只因公視太友善於台灣公民社會與願景

 

文/陳健一

是什麼樣重大理由讓中國時報寫出「不必再撒錢給公共電視」這樣的主張,整篇文章看不到片段公視節目的狀況與反省,到看到許多藍綠惡鬥、政治鬥爭之類的表達,最後提到「文化商業」的願景。

唉,中國時報真的距離我知道的台灣人間太遠了。當下媒體被商人搞得沒品,沒原則,國家及土地長期和願景的反省全部被封殺,公民視角的報導幾乎花瓶化,或封殺化。這樣處境更使台灣人民面臨選舉時少有資訊判斷當下城市的公民與施政因緣。在這樣紛擾及媒體偏執,以「文化商業」主導,沒是沒非的媒體文化,公視至少有若干節目友善於公民,願意深度報導公共議題及土地及城市願景,透過這樣「公民」意識報導視窗,人民才能真確體會到公民與民主之間的連繫關係,以及城市的願景。

相對於此,台灣許多所謂「文化商業」媒體有走投機路線,有以中共傳聲筒(中國時報為代表)期許,有走台灣主體但有時偏向台獨蟑螂(自由時報為代表)。這幾年,中國時報更是「文化商業」的惡質代表,從來不登公民消息,甚至扭曲公民議題,更不談台灣願景及城市發展困境,整張紙都是中國及馬英九利益,再來就是藍綠的勾心鬥角,這樣偏執的媒體早已淪為國民黨黨報和中國國報,講白的是他們老闆在大陸做生意,投資太多錢,所以要用這樣「政商」方式強姦平面媒體(中國時報)的報格。

各位,透過中國時報的視窗,你看不到真正社會、城市和台灣的處境,更別談反省了。一如過去到現在六、七十年來國民黨政客視角,眼中只有椿腳利益和個人利益,他們習慣用民族大義做掩飾,消費中國符號,蹂躝台灣願景和資源。

中國時報這則「不必再撒錢給公共電視」社論內容,是一種不安,不安於「公共電視」鼓吹公民社會價值,以及要公民自覺和公民審視自己土地的報導方式,這些做法和中國時報倡導的價值完全相反,中國時報要人民不必看到土地,往遠處中國眺望,直到台灣土地被無良商人和政客消費掉,再一起回歸「祖國」,總之,他是「共匪」派來的。

nanzai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向新北市城鄉局喊話拒絕朱立倫是新北市城鄉發展唯一出路

   

文/陳健一

 

原來城鄉局這樣蠻幹!

我對城鄉局的困惑是從民國九年代中期板橋湳仔溝抗爭開始;湳仔溝為水利地,是板橋城市唯一一條河流,城鄉局規劃後,使水利地變綠地,讓這條河流失去原貌,做法令人憤怒。城鄉局,這個規劃台北縣(當時台北縣,現在新北市)整體發展的一級單位,怎麼會看不到五十五萬人唯一河流的特色與城市發展角色?他們可有規劃的專業?當時這樣困惑。

後來陸續發現,台北縣所有城市發展的研究和規劃都在他們手上,也看到許多荒謬作法。尤其民國九年代捷運時代來臨,新北市城鄉空間特質及價值要再釐清,規劃單位的城鄉局角色就很關鍵,只是城鄉局自我扭曲、閹割,不從城市發展和規劃高度進行,甘願淪為惡質政客的禁臠!

 

城鄉局帶頭作賤土地

nanzai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桃園航空城不是給桃園帶來幸福 是價值崩壞

文/陳健一


朱立倫可怕,就在這裡,他可以把眾鬼、心魔,自人們內心引出來……
在居民平靜、和諧、幸福生活的桃園台地土地上,丟下幾千萬、幾億的天外之財的機會!(桃園航空城是朱立倫促成)
然後不做長遠規劃,不做整體,不做利益管理,任由黑道財團政客故亂使弄,這樣的結果,居民不是幸福,是心魔,人性貪婪被引出來;自一間間,一塊塊田轎仔中冒出,如幽靈般。
然後,城市設計空泛,土地經營扭曲混亂,黑道財團混仗,地方風氣混亂,價值惡濁,後來,不管桃園航空城處境如何,炒地皮者、投機者、惡霸者、、品性不端者……在這裡找到財富,找到「壞人好報」的待遇,在此同時,人心不平,社會風氣變壞。 
朱立倫哪!看到初開始桃園航空城的混亂,我有些起心動念給你立紀念碑,紀念台灣政壇有這麼一位把牛鬼蛇神自內心地獄引出來的魔王-朱立倫!


nanzai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媒體不友善新北市公共議題,縱容朱立倫壞的建設決策
文/陳健一


公辦都更具爭議性都在新北市,且都是古蹟區,可以想見朱立倫執政的淺薄心態。
這樣壞的市長為什麼仍然民調上升,想想媒體對待這個人及這些事的態度吧!
以新莊公辦都更平面媒體處理方式為例,中時及聯合報幾乎不登,自由時報有在處理,還若干次,蘋果今天終於出現了。各位,新莊四萬人口,重大建設爭議卻得不到媒體看重,所以政客壞的決定就有機會欺瞞胡來。新北市三個公辦都更壞決定就是這樣來的。
從這裡就可以看到新北市公民形勢的險惡了;一個壞市長-朱立倫可以在中國時報開個人專欄塗抺政績,並用公部門資源讓媒體友善對待,若有爭議課題,媒體就選邊站,刻意模糊,這是中國時報、聯合報對待新北市的方式。(想提醒,這裡從登報次數觀察,不關統獨) 
難道這些公民課題要等到像大埔一樣,有死人,有拆屋,媒體才會重視、刊登,民眾才會覺醒嗎?屆時,朱立倫已當上總統,壞的決定已讓台灣沈淪一半! 
花蓮縣有三十萬人,有一更生日報長期關心地方公共事務,新北市四百萬人,爭議事情,主流媒體及電視媒體幾乎不報導,有登的也只是花瓶,這樣不友善地方公共事務的資訊平台和處境,新北市的公民社會基礎哪有發展及形成機會?當然只有任由政客胡來!

nanzai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朱立倫一手催生水資源大災難的桃園航空城


文/陳健一

 

 今天自由時報登載「水資源開發困難重重/施顏祥︰航空城供水 靠石門水庫不夠」,這樣的焦慮只停在官員的口中,卻不見推動這個大造鎮案的政客推手-朱立倫!

 

 早在桃園航空城規劃之初,北水局已有人向當時桃園縣長朱立倫說:「沒水」,朱立倫執意要蓋;現在國家花大錢做規劃和建設,卻成為水資源的大災難,類此例子可以想見政客媚俗政治的粗暴與淺薄。各位,記得這是桃園縣朱立倫做的大壞事!

 

 再以新莊副都心做例子,究竟這個造鎮大計畫要容納多少人口,仍然未確定,九十年計畫之初為一萬多人;經過十年來的演變,發展規格一再變化,現在要容納多少人竟未再釐清;然後要改變綠地,裝進派出所、活動中心,要讓停車場裝進商圈……

 

nanzai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朱立倫粗暴要求二年後百所小學設棒球社

      ──政客靈感 孩子再次被工具化


文/陳健一

 

 在永和中正橋、三重中興橋,隨時可以看到新北市家長用汽車、機車載孩子到台北上學的畫面,可以想見,新北市學校教育環境及教學的細緻度不如台北市,這是歷來新北市教育局要努力的,讓老師更貼近孩子,讓校園文化更合宜教師進行貼近孩子個性和學習差異的教學。

 

 但是,多年來,新北市學校現場卻充斥著政治人物恣意妄為的粗暴作為,甚至把學校當禁臠,揮霍建設、人事干擾,教師礙於餬口工作敢怒不敢言。

 

nanzai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朱立倫、郝龍斌合謀毀棄百年大台北

                        --政府主導捷運關鍵時代的土地炒作

 

文/陳健一

 

民國八○年代末期,北二高完成,捷運建設在啟動,民國九○年代捷運也陸續完成,便捷交通動線帶來的新視野和生活機能,也帶動大台北生活生活圈,乃至生活品質的改變;在此同時幾個重大造鎮型公共規劃在推動,也有「聳動」的成果。

 

捷運時代政府帶動土地炒作風潮

從林口新市鎮、三峽台北城到新板特區,大量人口入住,建築商機更熱絡到最高點;也在這個時候,政府不斷釋放國有財地的土地,每次釋放,就引來社會的嘩然,建商搶地;此一作為經建商平面媒體整版面日復一日廣告,以及各大小媒體不斷鼓噪新建案商機,房價逐漸遠離居住功能的標的,成為市場炒作籌碼;政府對應這樣的情形,一度困惑,提出「國有地只租不賣」的規定,頒定奢侈稅政策,試圖阻撓房價炒作形勢;只是政府各部門步調不一致,財政部提奢侈稅,同樣是財政部的國有財產局也提出「國有地只租不賣」,但是國有財產局仍持續釋放國有地讓建商搶食,再加上新北市及台北市不斷配合建商炒作路徑,大開都更方便之門,台北市郝龍斌市長用「假公園」「台北好好看」之名,不斷放送容積率給建商;其間還扭曲「都市更新」法令,配合建商強拆民宅,甚至污名化為「釘子戶」,終於發生「文林苑」這樣的悲劇,大大挫折「都市更新」的發展進度;另外,台北市還在低窪地,也就是台北少有的淡水沼澤洲美里填埋客土,營建士林北投科技園區,說是造就產業發展,其實是在迎合建商,開發土地炒作基地;接著的新北市,自民國九十年蘇貞昌縣長定調「新莊副都心」營建,更給大台北地區低漥地造鎮開啟建商搶食低窪地風潮……

整體而言,大台北房價在一波又一波政府不斷釋放公有地及營建低漥地造鎮環境下,讓建商有炒作機會,房價逐漸墊高,十數年後的今日,房價已被追高五、六倍,一般受薪階級,及初出社會的年輕人,幾乎花一輩子時間也買不到一戶大台北都會區的房子,大台北都會區的房價已高得離譜;台北市房貸本息超過家庭所得一半,房價租金漲幅數年超過三○○(國際警戒線為二○○),房價和租金嚴重落差;在此同時人口在減少,住屋需求也在減少,房市隨時有泡沫化的可能。這個時候新北市政府的朱立倫市長不顧房價追高困境,城市空間擠壓困局,仍執意賣地造鎮,廣泛在低漥地的塭子川及河邊新生地填土整地,配合建商建起一棟又一棟的豪宅大樓,所以有塭子川重劃區一再演繹及推案;此外,朱立倫市長鎖定山邊新北市少數都會區邊的自然綠地,正責成城鄉局規畫要剷除此一綠地,營建所謂產業園區及住宅區,如灰磘數位科技園區、土城暫緩發展區市地重劃區,而在大漢溪邊、新店溪邊,也大舉賣地給財團,營建豪宅……

nanzai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不友善城市願景的朱立倫執政思維-江翠國中護樹的談話

文/陳健一

 

 今天中國時報、聯合報登了朱立倫對江翠國中的講話。我們或可以從這些談話省察朱立倫的執政思維!

 

扭曲與算計

  「農業局第一時間沒說清楚『只是工程需要移樹』,卻被反對人士講成「砍樹」,第一時間把目標模糊了。」朱立倫先把護樹訴求刻意扭曲成「砍樹」,請注意!

「移樹沒那麼嚴重,只要能保護樹就好。日前從機場捷運A7站移60棵到新莊副都心,大家都說好。現在只是把樹從江翠國中移到泰山,怎麼就變成砍樹?」

 朱立倫的「移樹沒那麼嚴重」,又再強調「砍樹」訴求!

nanzai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文/陳健一



朱立倫用賭博拚經濟 瘋了!

今天自由時報提到朱立倫巡視台北港說了這段話:「我強調的是綜合娛樂園區,未來是否開放博弈,應交由立法院討論!」
各位,聰明的朱立倫,從來不把話說死,但是你再惴摩一下,他的「未來是否開放博弈,應交由立法院討論!」真正意思是什麼?喂!就是贊成在新北市搞個博奕區啦!
這個議題歷來已經沈寂多年,早已不待討論,態勢明朗,朱立倫竟然重啟話題,表面上說「應交立法院討論」,卻暗示博奕是值得努力的方向……再回顧這段朱立倫的作態,先放空氣,給個模擬兩可意見,看大家的感覺,選民的「溫度」,再決定要往前走幾步。很多壞的決策,很多政客都用這種偷吃步,是這樣把台灣長期利益和社會風氣葬送掉。
總之,朱立倫嫌台灣還不夠混亂,價值觀還不夠壞,再捅台灣一刀:「開放博奕!」過往有部份民眾迷亂於投機買賣,不是娛樂一下,造成社會風氣混淆;從早期大家樂到現在大小彩券,投機及短期致富的根性一再被鼓舞,現在朱立倫竟然要在台灣本地,人潮眾多的新北市都會區搞「博奕」?朱立倫太壞了!

nanzai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陳健一


我認識朱立倫從執意在缺水情況下要蓋桃園航空城開始!

水利署開口了:桃園15日起限水。
各位,這是桃園發展的限制。水資源自大漢溪,從石門水庫。大漢溪上游水土不好,水土保持不佳,要供自來水,又要供農業用水,逢春、夏之交,若雨量未適時挹注,缺水壓力浮現。
這樣的窘境,桃園卻要發展容納二、三十萬人,要蓋桃園航空城?倡議者是前縣長朱立倫。規劃之初,當時水利署官員和專家說,要發展容納二十萬人以上的桃園航空城,水不夠用,但是當時縣長朱立倫堅持,並且積極倡議和規劃。規劃及倡儀的同時,土地開始炒作……朱立倫以此一媚俗政策,被建商、財團看重。
精算選票,精算短期帳面數字是朱立倫的專長,他從來不閱讀土地的訊息?對永續課題認為是不確實際……當時我這樣困惑?後來這樣的朱立倫當了新北市市長,他的幕僚團隊、他的施政方向、他的作為全部在做選舉及媚俗精算,從此新北市沒有二、三十年永續課題討論和施政空間,重大施政或作為都是短視和媚俗,不是毀綠地、荒地,就是壞古蹟,然後是豪宅、華屋……新北市的苦難的故事正在開始!

nanzai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朱立倫找到賤賣國土的機會-配合郭台銘染指土城彈藥庫

 




 

圖˙文/陳健一

 

 昨天郭台銘提到淡水可以做博奕專區,還說要在土城國有地,包括大台北少數殘存綠帶彈藥庫營建員工住宅,當下我想到朱立倫,想到朱立倫短視「拚經濟」嘴臉被鼓舞的得意表情。 

nanzai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朱立倫即將抹掉「中和彈藥庫營區」綠地

 

 

.圖/陳健一

 

「不要一直空著。」 
 

「該彈藥營區早先規劃為軟體文創園區,如今時空背景改變,市政建設思維也要跟著改變。該地區位在中和西南與土城交界,近北二高交通便捷,相當具發展潛力,不能這樣一直空擺著。」
 

新北市長朱立倫一如過往,用堅決、斬釘截鐵,乍看「宏觀」的態度審視中和彈藥庫營區。 

nanzai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英九有政績,「剁掉」黎智英  

          
                             --質疑「自由時報」們
  


文/陳健一
 

 

「台灣做為一個多元文化的民主國家,竟然容不下香港壹傳媒,是台灣的羞恥。這不是台灣人不接受壹傳媒,而是以馬英九為首的台灣政治人物,導致黎智英被迫撤出。」自由時報專欄作家林保華今天以「黎智英被馬英九騙」為題寫了這段文字。接下來用很陰謀的牽扯,分析黎智英和馬政府互動與轉折。

這篇文章就是典型自由時報議論方式,逢「馬」必反,充斥鬥爭語言,不去計較義理背後的社會倫理及公義,讓真確公民及理念觀點被模糊,無法對話。

每當社會有重大事件發生,只要和「馬英九」有關,「自由時報」們一定要在過程中找到「陰謀」,然後每天轟炸,過去對宋楚瑜是這樣,對連戰是這樣,對後來的馬英九也是這樣這份號稱台灣第一大報的「自由時報」,不去碰觸台灣深層、具願景或是永續課題,只在統獨議題、民粹愛台灣議題聚焦,不斷「謾罵」,時日久了,台灣人也就處在「誰愛不愛台灣」的粗暴及迷亂風潮中。

或許有人說,台灣是多元社會,這是民主常態,錯!這是久聞不覺其臭!台灣今日是非不分就是被類此「自由時報」偏執政治訴求倡導媒體造成。想想,這樣的自由時報,一罵就十數年,而且是台灣第一大報,台灣的風氣會如何?

再回到林保華這篇文章,林保華說:「台灣做為一個多元文化的民主國家,竟然容不下香港壹傳媒,是台灣的羞恥。」我對這句話感到羞恥,壹傳媒的黎智英離開台灣,正說明台灣人還知道羞恥,有能力,有勇氣,有機制,有制度拒絕黎智英。要知道:倡導台灣的多元價值,並不表示可以容許把「狗吃大便的事」天天拿給大家看!不幸的是,林保華等人倡議的自由是這樣,可以天天報導「吃狗大便」的事。這篇文章登在自由時報,且出自林保華口中,讓我為台灣人感到丟臉!為他的寫作平台──「自由時報」感到可恥!林保華們及自由時報們太無恥了,竟然可以支持黎智英這樣無恥的行為!

「這不是台灣人不接受壹傳媒,而是以馬英九為首的台灣政治人物,導致黎智英被迫撤出。」這句話是典型自由時報偏狹愛台灣者的表達方式,只要把馬英九綁在一個議題上,用口水淹死他就對了!這中間,最喜歡用的技倆是:大言不慚的說他們代表台灣人,所以才有「這不是台灣人不接受壹傳媒,是馬英九」的說法。

喂,我是台灣人,我就很不能接受壹傳媒,你怎麼可以把我劃進你們那一圈?!我告訴你,我代表很多有良心的台灣人,我們無所謂統獨議論,只要過程合乎社會人際倫理,不綁架公共議題成為鬥爭工具,我就支持所謂的政治和主張。我這樣的台灣人,你以為如何?以後少用「台灣人不喜歡……」、「台灣人不接受……」你憑什麼代表「代表台灣人」,代表像我這樣的「台灣人」們?!

林保華們,我要這樣說你這個「林保華」,因為你不只代表你,你也代表許多愛台灣,指別人不愛台灣,又無所謂社會倫理是非公義遭破壞的人們!假如你們說的「馬英九為首的台灣政治人物,導致黎智英被迫撤出。」我要說「好啊!這正是馬英九的政績呢!」

當前,社會一片謾罵馬英九政績不佳的聲音時,我卻感覺到其中的懸疑和扭曲!這裡姑且不論。當下有兩件事影響台灣百年的作為,其一是把黎智英趕離台灣,其二是房價實價徵稅。都是馬英九做的,是政績,是好事!

政府做不好要批評,做好要鼓勵,這樣才有機會引導政府不被民粹綁架,不成為意識形態的旗手,也不會成為機會主義者及浮誇媒體炒作對象。不幸的是,當下台灣政媒環境已經沈淪,看不到政府哪些做不好?哪些做好?一隻狗吠,一群狗跟著吠!馬英九政府執政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讓人民好好看到問題重點,找到國家及社會願景,以及對應媒體惡犬束手無策!不,至少,馬英九「剁掉」其中一隻惡犬的腳,這一點,我肯定他!


nanzai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走了一個不要臉的黎智英啟以後呢?  

                             
                                      ──壹傳媒啟示錄
  


文/陳健一
 
 

黎智英退出壹傳媒,離開台灣;他終於離開一手促成沾滿「屍體和裸體」的台灣傳媒及沾腥帶血的台灣媒體風氣。這是好事,是大事,是台灣社會結構的良好可能的促因! 
 

只是到現在為止,類似的「確定」,仍引不起社會所謂公共知識份子的重視,也沒有傳媒專業學者的正面回應。壹傳媒會在學界和公共知識份子圈有這樣的禮遇,是整個台灣知識界過分短視,偽善及共謀共媾共犯心態的結果。

nanzai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市政府用社大教師培訓宰制社大!

          ──社大需要教師培訓嗎? 

文/陳健一
 

編者按: 十月六日 作者參加全促會會員大會的議題座談,對於台北市政府及部份縣市政府開列社大教師進修課程,要求社大教師上進修課,很不以為然。以下為講話內容…… 

 

想問:社大需要教師培訓嗎?

1、先看動機

1)假如只是方便地方政府管理,方便掌控社大成為地方政府選舉利益之禁臠,那就不必,社大若接受這樣的課程,時日久了,社大將成為地方政府發聲器,不再具有「公民社會知識解放」特質與元氣。(2)若為控制教學品質,也不必了,會來上課的老師、且持續在社大上課,事實已證明具備一定品質(3)若是落實社大初衷「知識解放 公民社會」,就有培訓必要。 

nanzai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壹傳媒功大於過,台大教授彭文正謬論 


文/陳健一

 

 當我在聯合報看到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彭文正 教授說壹媒體「功多於過」時,我意識到台灣新聞學術專業的失德、失能與失控。
 

 長期以來,對大學名器、學者專家,我們有崇高尊敬與期待,他們以更大的高度看待人類文明、知識義理、社會現象及社會結構,我們期望他們進入人間時,是以「公共知識份子」的態度參與,為社會不義行為及現象「吹哨子」,沒想到,我們得到的是:彭文正之類的學者以「打手」的姿態參與社會,尤其面對壹傳媒引動的社會騷動,做為傳播學者的見解竟如此淺層、表面,比升斗小民還不如。
 

nanzai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