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陳健一(枋橋河流文化協會)
浮洲早期為大漢溪舊河道,位在大漢溪下游。
大漢溪源於大壩尖山品田山,於石門一帶流出山谷,於板橋江子翠一帶與新店溪交會,
至此稱為大漢溪。
大漢溪與新店溪匯流前,水流緩,原來寬廣河道漸次淤積,淤沙逐漸堆積成沙洲,漸次
陸化,即成為浮洲。
清朝時代,此一區域地勢較低,許多區域為不穩定的沼澤,遇颱風大雨即被淹沒,歷來
主要為擺接社原住民在此活動,到清末光緒年間,才有泉州移民吳姓人家遷住在地勢較高的
三抱竹一帶。但是都是旱地,主要種植蔬果根莖作物。
彼時浮洲居民主要為泉州人,和板橋主要居民的漳州人並不相倣。且漳、泉移民歷來並
不融洽,所以浮州泉州人生活圈主要在隔個大漢溪對岸的溪崑一帶,和隔湳仔溝的板橋漳州
人並不熟識。
日治時期,浮洲土地更為穩定,日人即在三抱竹一帶規劃廣大的種植甘蔗用地。也在同
時,日人重新佈建鐵路動線,將清朝時期循三重、新莊區域佈建的鐵路,改走板橋區域。這
條鐵路在板橋的港子嘴、板橋街區及浮州設站;會在浮州設站,主要是考慮浮洲蔗糖的產
業。
光復後,蔗糖產業不再發展,偌大的空間併入國營事業廠區,並有國軍眷屬移住,其中
部份眷村一度被大水淹沒,被迫遷走。唯獨力行新村仍然留住,沒有搬遷。
後來國立藝術學校(即現在的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建校於此,予浮洲增添文化氣息。
在此同時,大台北防洪規劃啟動,位處低地的浮洲地區被規劃為二級洪水管制區,房舍
興建及擴建都被嚴格規劃。此一限建歷數十年,影響浮洲聚落發展。
目前大都為老舊公寓及舊員工宿舍。房舍狹窄、老舊。
近幾年政府已擘劃完成浮州都市計畫內容,但仍未正式公佈。一旦公佈,浮洲房舍更
新、房價飆漲,勢必發生。
只是浮州做為板橋區域發展的角色與分工,是否更細緻考量其區域特色,則有審酌的餘
地了。
湳仔溝 湳仔與浮洲
湳仔溝早期水源主要自三角湧溪,後來清水坑山塊諸多溪流也挹注過來,包括人工水圳
的大安圳。近幾年來板橋、土城許多河流加蓋或被填平,湳仔溝許多水源支流也被填平,只
剩些微水路的水挹注湳仔溝水源。
目前湳仔溝全段出露地表的行水區位在湳仔和浮州之間。早期一邊為沼澤的「湳仔」,
另一邊為大漢溪淤沙的「浮州」,都是不穩定的地域。但是湳仔更內陸為穩定的陸域及高
地,所以很早就有漢人前來居住。位在湳仔溝方的福興宮一帶即有一石碑建於乾隆年間,開
發時間頗早。相對於湳仔,浮洲的漢人發展主要在光緒年間,為較晚近才發展起來的區域。
浮洲早期為大漢溪舊河道,位在大漢溪下游。
大漢溪源於大壩尖山品田山,於石門一帶流出山谷,於板橋江子翠一帶與新店溪交會,
至此稱為大漢溪。
大漢溪與新店溪匯流前,水流緩,原來寬廣河道漸次淤積,淤沙逐漸堆積成沙洲,漸次
陸化,即成為浮洲。
清朝時代,此一區域地勢較低,許多區域為不穩定的沼澤,遇颱風大雨即被淹沒,歷來
主要為擺接社原住民在此活動,到清末光緒年間,才有泉州移民吳姓人家遷住在地勢較高的
三抱竹一帶。但是都是旱地,主要種植蔬果根莖作物。
彼時浮洲居民主要為泉州人,和板橋主要居民的漳州人並不相倣。且漳、泉移民歷來並
不融洽,所以浮州泉州人生活圈主要在隔個大漢溪對岸的溪崑一帶,和隔湳仔溝的板橋漳州
人並不熟識。
日治時期,浮洲土地更為穩定,日人即在三抱竹一帶規劃廣大的種植甘蔗用地。也在同
時,日人重新佈建鐵路動線,將清朝時期循三重、新莊區域佈建的鐵路,改走板橋區域。這
條鐵路在板橋的港子嘴、板橋街區及浮州設站;會在浮州設站,主要是考慮浮洲蔗糖的產
業。
光復後,蔗糖產業不再發展,偌大的空間併入國營事業廠區,並有國軍眷屬移住,其中
部份眷村一度被大水淹沒,被迫遷走。唯獨力行新村仍然留住,沒有搬遷。
後來國立藝術學校(即現在的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建校於此,予浮洲增添文化氣息。
在此同時,大台北防洪規劃啟動,位處低地的浮洲地區被規劃為二級洪水管制區,房舍
興建及擴建都被嚴格規劃。此一限建歷數十年,影響浮洲聚落發展。
目前大都為老舊公寓及舊員工宿舍。房舍狹窄、老舊。
近幾年政府已擘劃完成浮州都市計畫內容,但仍未正式公佈。一旦公佈,浮洲房舍更
新、房價飆漲,勢必發生。
只是浮州做為板橋區域發展的角色與分工,是否更細緻考量其區域特色,則有審酌的餘
地了。
湳仔溝 湳仔與浮洲
湳仔溝早期水源主要自三角湧溪,後來清水坑山塊諸多溪流也挹注過來,包括人工水圳
的大安圳。近幾年來板橋、土城許多河流加蓋或被填平,湳仔溝許多水源支流也被填平,只
剩些微水路的水挹注湳仔溝水源。
目前湳仔溝全段出露地表的行水區位在湳仔和浮州之間。早期一邊為沼澤的「湳仔」,
另一邊為大漢溪淤沙的「浮州」,都是不穩定的地域。但是湳仔更內陸為穩定的陸域及高
地,所以很早就有漢人前來居住。位在湳仔溝方的福興宮一帶即有一石碑建於乾隆年間,開
發時間頗早。相對於湳仔,浮洲的漢人發展主要在光緒年間,為較晚近才發展起來的區域。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