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抗議台北縣政府不當開發「滯洪區」,毀掉板

橋唯一一條河流

文/陳健一


 「國內都會區開發又不重視『滯洪』,原本供雨水滲透、逕流地底的

滯洪區,都鋪上混凝土、柏油,例如台中市重劃區從農田變高樓,高雄

縣小貝湖也被填平蓋樓,暴雨無法宣洩就變水患。 」


 台北縣副縣長李鴻源在最近的幾次水災,提出了做為一個水利學者專

家的卓越意見,一時之間引起很大的迴響,但是在具體做法方面,我們

看不到他所服務的台北縣政府有任何「滯洪」的規劃和努力;更有甚

者,台北縣政府正在毀棄台北縣大都會區板橋的最大滯洪區—湳仔溝!




基隆河截彎取直殷鑒不遠

 大台北都會區在過去防洪規劃及建設中,大抵用堤防圍堵方式進行防

洪規劃,忽略「滯洪」空間的維持和努力。就以民國七十年代規劃的

「基隆河截彎取直」為例,即採河道拉直,構築圍堵洪水的堤防,其中

多空出來的滯洪區即遷就當時地方民代短視近利的提案(當時台北市長

為黃大洲),規劃為豪宅及科學園區,這種做法使基隆河的行水區少了

227.97公頃,接著在往後的幾次颱風過程中,大水湧入,沒有減少滯洪

區的疏緩,間接造成內湖更上游的汐止淹水。這件事在後來員山仔疏洪

道的完工,大水有往其他地方流出的管道,汐止才少有淹水的情形,暫

時緩和淹水壓力。



 汐止位在台北盆地較高的位置,面臨基隆河滯洪區不當規劃時,都免

不了面臨嚴重的淹水壓力;更低窪的淡水河流域的三重、蘆洲及新莊、

板橋等地區,更需要在納入防洪及滯洪區的區域規劃。




台北縣政府漠視「滯洪區」規劃

 近幾年來,較台北市晚發展的台北縣,在接續的路網規劃和建設下,

各區域發展、都市更新案、乃至地方發展都有巨大的改變,這邊改變

中,迎合短視民意的住宅、豪宅規劃及公共建設有在進行,卻少有「滯

洪區」視角的節制區域快速發展的努力,更有甚者,遷就少數利益者,

改變河川地名目,在原來滯洪區進行重大建設也在發生。



 新莊副都心區早期人口較少,主要是地勢較低窪,此一區域的公共建

設、綠地考量幾乎不以滯洪的想法在著力(如考量哪一區域較低窪,大

水來時水路的進出及滯留?);另外,較低窪的華中橋、光復橋一帶板

橋及中和的近河堤區域,有些已規劃為住宅區,著手和財團合作進行開

發;有些在整地,循求未來的硬體水泥建設的可能,凡此,我們都看到

大都會區少有滯洪區條件的地區正在「餵養」少數利益者,扭曲原有的

區域功能與特色,非常不妥適呢!




板橋都會區唯一滯洪區-湳仔溝即將「淪陷」

 這中間,更令人感到焦慮的是,有五十五萬人口台北縣大都會區-板

橋市,最大滯洪區即將被毀棄,不再存在。


 台北縣政府所在的板橋,為大漢溪和新店溪交會的地方,為較低窪的

地區,這些低窪地區,過去容易淹水,後來構築防洪牆,這些水災才日

漸消失。如浮洲及江子翠等地區,十數年來防洪採圍堵方式,水患漸

除,也造就出許多新生地,這些新生地在後來都被規劃為商業區及住宅

區,為板橋增加新的生活空間。最近一期完成都市計畫的浮洲地區,長

期限建解除,地方發展土地價值也在飆漲,地方發展更可期待!


 儘管幾年來,浮州地區在各項重大防洪公共建設努力下,已不再淹

水,許多早期為河川地的地區也規劃為住宅區或公園。


 但是不可掉以輕心,要為當前地球暖化氣候異常雨量驟增的階段做準

備。如最近台中市驟然下起大雨,造成地方嚴重水災,就是過去少見情

形。各地方政府要審慎因應。就此形勢,台北縣政府並未意識到,甚至

正在毀棄板橋現存唯一的滯洪區-湳仔溝。



 湳仔溝早期為大漢溪的舊河道,現在為板橋市市區唯一一條露天河

流,也是板橋水澤文明及親水城市的重要契機,更是五十五萬板橋大城

市排水、滯洪的重要區塊。


 這樣的河道區塊,在過去水利法中即明令規劃為「河川地」,不允許

各項建設進入。這樣做法,使湳仔溝可以免於各項建設干擾,維持河川

行水區及滯洪區的狀態。


 近十幾年來,台北縣路網系統正在進行規劃和建設,其中特二號道路

部份路段規劃在湳仔溝的河岸邊,這樣的路線規劃將碰觸到不准有任何

硬體建設的「水利法」中「河川地」相關規定,這件事經過地方及縣政

府相關官員及民代協商,即在都市計畫修正的時候,將「河川地」改成

「綠地」,從此,特二道路高架橋在湳仔溝邊架橋墩建高架橋,河道也

可以構築水泥等工事,甚至有板橋市民代提議營建停車空間或市場,這

些都嚴重湳仔溝的滯洪區功能。



 想更進一步提醒,湳仔溝架上特二號道路規劃,台北縣政府即扮演積

極、關鍵性的角色;從特二號道路進入湳仔溝的路線選擇和規劃,湳仔

溝從「河川地」改成「綠地」的都市計劃修正的努力,都是台北縣政府

透過綿密的政商關係在進行的。


 要知道,湳仔溝取代「河川地」成為「綠地」後,民代及縣市首長各

種假嘉惠地方經濟之名的建設,會在湳仔溝上不斷進行,屆時湳仔溝將

融入板橋市的水泥森林中,不具滯洪功能。



 類此,台北縣政府正在毀棄一個滯洪區的做法,和台北縣副縣長李鴻

源「滯洪區」理念陳訴,是很大的反諷呢!


 事實上,不獨李鴻源的做作演出,台北縣長周鍚瑋也不遑多讓;他上

任後即標榜「大河治縣」,然後仿韓國清溪川經驗整治及美化「中港大

排」,卻未曾全面檢證台北縣河川處境,給予長期及實質的努力和規

劃。如河流邊的滯洪區即未提出任何較具體的辦法;另外,在仿韓國清

溪川經驗的同時,卻無視韓國清溪川去掉高架橋的護河經驗,台北縣政

府卻要在河流上不當架上高架橋,且要毀掉一條河流—湳仔溝的滯洪區

功能,這在台北縣的施政而言,可是一大諷刺!


 這中間,做為水利專家、學者的李鴻源又扮演什麼角色?又有什麼資

格可以質疑中、南部的缺水問題?




我們的積極建議

 面對此一困局,<枋橋河流文化協會>積極建議:


1. 請暫緩特二號道路經過湳仔溝的規劃。

2. 積極檢討湳仔溝段修正為「綠地」的規劃,請再更改回「河川

地」,以確保湳仔溝的「滯洪」功能。


 另,在此一地球暖化氣候異常的環境,台北縣宜做好更整體台北縣所

在區域「滯洪區的檢討」,使納入都市計畫或區域發展的限制、規劃及

考量課題。



<小檔案>

滯洪和防洪

 「滯洪」指的是洪水來時,大水有地方暫時滯留,使洪水不會淹到附

近民家.一般聚落附近的河川地及低窪地區都是大水來時滯留的地方,

也是很好的滯洪區。假如在聚落或城市發展時能夠保留這些區域,或維

持河川狀態或者規劃為綠地,將滯洪區保留,大雨來時,洪水就有地方

宣洩,不會淹到附近的民宅。只可惜這些滯洪區有很多在短視地方首長

及民代的作為下,規劃為住宅,而逐漸消失,這在各地方的長期生活品

質而言,是很不好的。湳仔溝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zai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