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冷漠 我找不到「反旺中」的實踐力量 


文/陳健一

 

 當我看到台灣土地不斷被扭曲,台北少有國有土地資源不斷被賤賣時,那些談愛台灣的人卻不理睬這樣的困境,竟只在統獨、罵中國有熱情,我對「台灣」就是熱情不起來,感覺很虛假,很被工具化,很被利用。 
 

 當報紙充滿了媚俗,到處是跨大的屍體、裸體,然後是政治鬥爭的謾罵,似是而非沒有根據的扣帽子,主要媒體背後都是政治、財團及置入性行銷,幾乎談不上誠懇與專業。這時候幾乎看不到專業學者不斷出來疾呼吶喊,然後專業學者只在「旺中」上窮追猛打,我仍然感覺到矯情和困惑,所以我冷漠。 

 

 想提醒,不要只是聚焦在「旺中」案,要藉此盤點台灣媒體結構及文化的旗艦型課題。
例如:
 
 

壹媒體對台灣社會風氣惡質影響的限制與監督 
 

自由時報的政治工具言論的比例原則 
 

李濤節目議題選擇的比例原則 
 

中國時報及聯合報傾中言論的比例 

 

 台灣的報紙及電子媒體,除了公視外,沒有公民課題及願景的報導,有的話都只是花瓶,幾乎所有報導都在鬥爭,少數人綁架國家民族大義在為私人鬥爭服務。另外,有人看到蘋果日報彰顯幾個貪腐案例就天真認為是「包青天」,笨啊!無知啊!就像期待魔鬼幫助人間苦難一樣!你沒有注意嗎?黎智英頭上長的角更長了嗎?笨蛋才會以為「蘋果」是上帝!是天使!至於所謂的傳播專家,在台灣沒有啦!不然,怎麼沒有專論、學術專論對應以上的亂象! 
 

 這次「旺中」,傳播專業者的「打法」不符比例原則!一如「旺中」,一如「蘋果」,大家都失控!
 

 各位,台灣常民的認知及觀念百分之九十來自媒體,這些媒體都在鬥爭、鬥爭、鬥爭,都在屍體、屍體、裸體,都在「不要臉」、「不要臉」,然後逼得政府短視、媚俗,讓孩子沒有是非,老師失去光澤,學者失去知識熱情與探索意義感!
 

 十年後,二十年後,三十年後,整個社會風氣都假託這樣的媒體在形塑!然後一起沈淪! 
 

 你說怎麼辦? 
 

 各位,最不愛台灣的幾個人是:黎智英、林榮三、李濤、蔡明衍。你大概是第一次聽說吧! 
 

 不相信,二十年後再見!你會發現,真正「溫水煮青蛙」主要肇因是他們!各位。台灣將紮紮實實毀在我們這一代手上!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的台灣人,你們都有份。因為你們縱容他們!為了自己無知、偏執與貪念! 



 

註一: 
 

 我還是很在意「走路工」的事,假如你是公民,不是媒體財團,不要急著扣帽子;「走路工」是誰做的真的很重要,但要有證據。是「旺中」?是「蘋果」?假如是,我不意外!我也較不擔心,假如是「社運團體」?我會很焦慮、很焦慮! 
 

「社運團體」急著扣「旺中」帽子,不好!應該用困惑看這件事,不是用「鬥爭」工具看這件事!(過往,社運團體很多人只在乎目的,不在乎手段,不斷縱容民進黨,使整個社運戰略大退步,這樣的思維,我在「反旺中」中看到……令我焦慮。)  

 

註二: 
 

 這幾天鋪天蓋地的富二代李宗瑞事件,大家不自覺的陷入全民狗仔的思維中,你注意到了嗎?然後影響台北地景百年的財政部國有土地釋出案,噤聲不討論;工作大半輩子,卻落得前途茫然,大熱天從苗栗走到台北抗議的華隆員工,卻只是媒體一小角落!各位,大家,長期永續的事,不討論,少呈現,學者你在哪裡?專家你在哪?是忙著和大媒體共犯? 

 

註三:

 跳開抗爭,政大、師大、台大、輔大!喂!給我一篇蘋果在台灣十年的學術論文吧!給我旺中傾中的報社文化形塑論文吧!自由時報在台灣意識的啟蒙與墮落!李濤議題選擇的策略與偏執!  

 這些影響台灣媒體生態的大事,你一個都沒有探討!不知那堆垃圾論文在探討什麼?沒有知識人,沒有深度檢討,台灣的媒體倫理在要哪裡立基啊?台灣風氣要如何回歸正軌啊? 
 
 不要用「言論自由」大帽子框架,那是魔鬼的藉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zai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