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朱立倫搗毀新莊街的故事>專書 先睹為快系列27

大河兩岸的故事

圖文/陳健一

 

大漢溪兩岸拷貝.jpg  

 

站在新海橋單車道,往南看,可以發現橋下的大漢溪在這裡彎曲;更觀察大河兩岸形勢,大漢溪偏板橋一側為容易淤積的堆積坡,偏新莊一側為河水拍打河岸的侵蝕坡(攻擊坡),再加上這一側為興直埔(新莊路)微隆的穩定小丘,淤沙被河水拍打少淤積,河岸臨近大河,適合泊船,也就發展出碼頭及船貨往來交易的街區。至於另一岸的板橋,為堆積坡,河岸易淤積,不易發展成臨大河碼頭,所以十八、十九世紀時期,始終為水田及少數業主活動的地方,十八世紀中期,富商林本源家族在這裡落腳,才略有發展;到了二十世紀初鐵路經過板橋,在此同時火車、自動車(汽車)逐漸取代船舶,靠河岸船隻往來的新莊失去發展機緣,使火車經過的板橋,發展較新莊快,臨到日治末期繁榮程度已超越新莊。

更回到清朝時期兩岸的發展;漢人拓墾初期的十八世紀,新莊為「水邊高地」,適合泊船,也造就新莊繁榮與發展,甚至成為北台第一大街。當時自大陸來的漢移民很多聚集新莊,有閩籍的漳州人、泉州人及客家人。新莊慈祐宮乾隆29年年渡稅碑中就提到漳州、泉州及客家等移民的名字。十八世紀晚期各族群因利益衝突,產生械鬥。到了十九世紀中期,客家勢力淡出新莊,遠走桃園台地;漳州勢力也移到板橋;這時留在新莊的主要為泉州同安人。

我們站在新海橋單車道,橋下有大漢溪;橋兩端,一邊為板橋,另一邊為新莊,若從一百多年前視角觀察,板橋這一端住的是漳州人,新莊這一端住的是泉州人,兩邊關係不佳,發生數起械鬥。這種長期惡鬥處境,街區安寧、商業往來都遭到影響,甚至表現在廟宇信仰上;像新莊中街福德宮(潮江寺)背對板橋就流傳這樣的說法:原來新莊街的福德宮都面朝水圳來處座向,只有中街福德宮(潮江寺)例外,背對板橋;會有這樣的座向,有一說法是早期漳泉械鬥,漳州人為主的板橋與泉州為主的新莊不和,才用土地公背對板橋座向表示不友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zai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