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湳仔溝在哪裡?有什麼特色。

湳仔溝在板橋南雅夜市後面,河流的兩邊分別是浮洲,以及板橋最熱鬧的市區。是板橋市區唯一一條露天河流。
湳仔溝源自哪裡?流往哪裡?
湳仔溝原來源自大漢溪,再流到更下游的大漢溪,整條河域可以說是大漢溪的一部份;後來大漢溪逐漸淤積,上游跟著陸化,成為一獨立小河流,民國九○年代末期,捷運機修廠設在現在浮州橋一帶,工程單位把水路填土阻塞,從此湳仔溝失去上游,現在湳仔溝的水來自除近幾條舊水圳和排水溝。

2.湳仔溝的人文發展歷程為何?

過去湳仔溝有渡船頭,古早板橋人循湳仔溝渡船頭到大漢溪及淡水河旁的其他地方,是古早板橋人對外交通的重要孔道。後來水運沒落,湳仔溝也就沒人聞問。大概在民國五、六十年,板橋人口變多,家庭生活污水和廢水都排放到湳仔溝,湳仔溝從此變成臭水溝。

3.為什麼湳仔溝現在這麼臭?

湳仔溝的水來自排水溝和水圳舊道。這些水道的水有許多供家庭污水和工廠廢水排放,隨著人口的增加、住家的增建,污水排放出來數量更多,所以才會這樣髒臭。

4.面對湳仔溝這樣的「臭」水溝,人們做了什麼努力呢?

過去有一任板橋市長及若干民意代表建議把湳仔溝加蓋,供做停車場和其他市民活動用途,這樣做一方面市民不再看到髒臭,一方面市民可以獲取更多生活空間。
後來有人體會到湳仔溝為板橋市區的大河川,有景觀和遊憩的用途,積極建議才保留下來。
現在台北縣政府已在湳仔溝右岸做了腳踏車步道,並且陸續進行綠美化工作。另外,台北縣政府也努力於家庭污水及工廠廢水的處理工程,也就是污水下水道工程,假以時日,污水下水道陸續完成,湳仔溝的水就會乾淨,不致於髒臭。

5.湳仔溝對板橋市民的生活有什麼用處?

一旦湳仔溝不再髒臭,人們可以在河流旁邊欣賞河川美景,河流中可以划船,端午節等年節甚至可以划龍舟,豐富板橋人的生活。
此外,湳仔溝是板橋人具歷史記憶的河流,若刻意維持和提示,將使板橋人多了可以緬懷過往,厚實地方文化的好所在。

6.湳仔溝的隱憂

現在湳仔溝有了重大的隱優。就是台北縣政主導的「特二號道路」將循湳仔溝河道偏浮洲區域,採高架橋的方式越過。這座高架橋一旦完成,將使湳仔溝美景不再,板橋唯一一條露天河流也將形同加蓋,喪失景觀遊憩功能。





◎<關於特二號道路>

為了讓湳仔溝舊風貌能夠維持,景觀遊憩及歷史空間能夠豐富板橋市公民,我們積極建議「特二號道路」改道,不要循湳仔溝河道架構。

1.「特二號」道路的規劃如何?有何轉折?

「特二號」道路為台北縣路網系統的一環,主要為連接一高五股交流道及三高土城交流道的高速道路。這條道路為台北縣地方民代積極爭取獲得中央首肯,後來又納入中央重大交通建設計畫,於八十九年台北縣政府積極推動,九一年納入「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點計畫」,由中央補助建設款項。後經環境影響評估等程序後,即行展開招標作業。目前,各項招標作業已經陸續展開,部份區域也展開建設。九五年三月淡水河守護聯盟發現該河流將穿行板橋唯一一條露天河流-湳仔溝整個河道,嚴重影響河川景觀,且將阻斷兩岸親水的生活空間,於地方發展有不利的影響,乃向經建會反映,經建會重善如流,交由公路總局評估。九五年八月公路總局委交規劃單位另提三條修正路線交參與單位討論。最後會中達成決議,由台北縣政府做最後決定。當時台北縣政府及板橋等地方政府首長及民代都極力主張這條路維持原案,即穿越湳仔溝河道建設。各招標作業已陸續進行,包括湳仔溝綠化工程。只是,具爭議性的第三標,也就是「新莊中正路至板橋縣民大道段」乃未進行招標作業。


2.「特二號」道路已規劃多年,且已完成環境影響評估,正在進行建設。目前各項作業持續展開,現在堅持修改路線,是否太遲?

我們並不反對「特二號」道路的道路規劃,我們反對「特二號」道路穿行湳仔溝。一旦「特二號」道路穿行湳仔溝,湳仔溝的景觀特色及兩岸經濟及文化發展將受到嚴重扭曲。

這個時候做「湳仔溝」的「努力」是否太遲?
若依建設期程來看,「特二號」道路修改路線仍為可能。因關鍵的「第三標」乃未進行。若「特二號」道路不走湳仔溝,改走大漢溪兩岸,目前工程期程及規劃,仍然有更動空間,且既有已完成建設仍然可以發揮功能,未造成浪費。
關鍵在於地方是否有願力,願意讓既有建設「轉彎」,調整原來的路線。

3.各級政府及民意代表的反映如何?

這條道路是地方人士積極爭取來的。遇到類似修改路線的阻力,這些地方人士的不同意態度是可以理解的。
我們並不反對這條道路,只是積極建議調整原有路線。這件事規劃當時設想不夠周全,並不是當時促成這條道路的地方人士的問題。只要調整部份路線即符合當時想法了。
只是,這些地方人士及政府主政者是否願意在看到問題後,重善如流?還是一意孤行?就得倚峙他們的智慧了!

這項爭議涉及到以下幾個主要單位:
經建會--負責協調事宜。
公路總局--負責路線規劃,並分攤中央政府部份建設經費。
台北縣政府--依地方民意促成該項建設,並分攤部份經費。
板橋、土城、新莊等市政府--積極爭取該項建設,使地方路網更齊全,方便市民道路交通便利。
地方民代(立委、市民代表、里長)--積極爭取該項建設,使地方路網更齊全,方便市民道路交通便利。
市民--道路交通多多益善,都表贊成。

八五年八月,「特二號衝擊湳仔溝景觀」一事未有爭議時,以上相關單位都支持原案。

八五年,「特二號衝擊湳仔溝景觀」一事爭議時,經建會意見即持保留,其他單位都支持原案。
即令是熟悉地方的首長如板橋市長、市民代表,大都表示不宜旁生支節。這樣的態度很令我感到困惑,甚至憤怒。

一個具地方發展的重大議題,竟然在交通道路建設無限上綱的情況下,輕忽怠慢到幾近迂懣。是一種慣性使然?還是有政府結構共媾的不得已苦衷?或者是有重大利益橫在前面?頗令我費解了!

幾次社會重大議題,一般民眾渾然不知,地方政治人物卻又短視近利,地方建設如何優質得起來?
「特二號湳仔溝一事」即註解這樣的困境呢!

八六年三月,在一次湳仔溝綠化工程說明會時,我當著浮洲地區民代說出類似看法,浮洲部份民代即支持這項看法,只是仍遲疑,事情發展到這樣程度是否仍然有轉還餘地?浮洲立委吳清池事後表示贊成我的看法,並決定發表質詢稿。

這樣的發展,容或看到地方民代不如想像中冷漠於這樣議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zaig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