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用政治算計綁架環評專業
文/陳健一
編按:五月一日,朱立倫用少見嚴厲的口氣批評「環評退環狀線規劃」的環評,甚至用「外行」、「不專業」指責環評委員。是什麼事這樣生氣?我們就一起審視這位新北市市長的粗暴執政思維吧!
朱立倫用政治算計綁架環評專業
文/陳健一
編按:五月一日,朱立倫用少見嚴厲的口氣批評「環評退環狀線規劃」的環評,甚至用「外行」、「不專業」指責環評委員。是什麼事這樣生氣?我們就一起審視這位新北市市長的粗暴執政思維吧!
<回應「從前有一個市長叫郝龍斌」文章>
踩到操弄族群地雷-我這樣講郝龍斌!
前言
社大阿賢來信,提到轉寄我寫的「從前有一個市長叫郝龍斌」給他好友看,被他的好友提醒了一「頓」。
阿賢引述友人的文字說:「一個不細察環保和古蹟的市長,人人得而開罵,但是扯上族群色彩,省籍情結,徒減少說服力,令人懷疑居心。」個人認為有相當程度的代表一群讀者的反應─假公共政策之名,行族群操弄之實!雖然文章本意在公共政策的批判,期望為政者應審慎處理及對土地政策能有長遠的規劃,然無端挑起族群情結連想而模糊方向卻也著實可惜(亦或老師另有他意)!老師以為?」
毀掉水圳的朱立倫
文/陳健一
新北市有一個叫周錫瑋的市長,看到鄰近韓國的一個市長美化河川,得到民眾肯定。他也想這樣做,就美化一條古圳-瑠公圳的源頭部分圳道,美化工程完成後,水圳的樣子美美的,很好看。他卸任後才不久,新接任的市長朱立倫,認為這樣美美的,太表面,不務實。就在地方的議員和立委和遊說下,改變立場。當時瑠公圳經過捷運大坪林站後面,短視的壞民代和在地居民認為加蓋瑠公圳,變成馬路,部分房子容易進行都市更新,可以賺錢,朱立倫市長認為有道理,就花錢把這段水圳加蓋。從此新北市的城市少掉了一段水圳被看到、被體會到。這種做法就是典型的為了少數人利益,破壞古蹟及有故事地方的例子。是很沒有遠見的做法。
新北市前後兩任的市長,一個叫周錫瑋,一個叫朱立倫。對水圳的態度不同,一個要美化,一個要加蓋,短短一年內竟然做出前後不一的作法,很令人錯愕!水圳美化是對的,這樣讓水圳的價值被注意,水圳的故事被知道;加蓋是錯是,會使大家不知水圳的意義,不了解城市發展過程中,更細緻的轉折點。
大漢溪有事!
<大漢溪工作坊一> 活動內容
民間關懷大漢溪(大嵙崁溪)守護工作坊
時間:2012.2.11(六)上午九點半~下午四點
地點:新北市鶯歌區成功街8號
主辦: 大嵙崁溪流域守護聯盟
議程:
上午九點半~十二點:流域團隊分享議題及提出問題與討論
李鴻源和國土規劃
文/陳健一
李鴻源的機會來了。台北縣的周錫瑋縣官找李鴻源當副縣官,李鴻源想以台大教授的專業幫助政府,所以答應了。
李鴻源當副縣官的時候,知道河川和治水的重要,他建議做中港大排和大漢溪人工溼地工作,這件事獲得周錫瑋縣官的贊成,就努力進行建設。這個時候台北縣正決定配合前任縣官和中央政府建高架橋毀掉板橋唯一一條河流-湳仔溝的決策。李鴻源盤算後,認為這件事不方便表示反對意見,因為地方短視民意代表都贊成毀掉湳仔溝蓋高架構,他噤聲不語。後來周鍚瑋縣官屈從短視民意在竹圍紅樹林生長的敏感脆弱帶建快速道路,李鴻源想到這是長官的意志力,也靜默不語。李鴻源知道不可以和主流民意及長官意志力意見相左,這樣才有可能繼續獲得政府機關做事的機會。
投票那天,我在恆春
文/陳健一
選舉投票那一天我在哪裡?
我在屏東,我帶一批小學生和大人到屏東進行土地學習活動。
有人問我這一天為什麼不投票,我告訴他:很大部分的人把選舉當做個人事業,不是為公共利益,我為什麼要做他們的「旗子」。有人說,這一票是長期以來多少人拋頭顱、灑熱血獲得的,要珍惜這一票。
就是因為珍惜,才會更慎重決定要不要投票。在我所在的新北市,國民黨立委全部短視近利,迎合虛浮民意,只在交通建設著墨,不為長期地方願景及空間努力;民進黨大都在高蹈理論或遷就偏執民粹,他們對選區公共空間不熟,只想成為浮根土地的「台獨」口號者;另外的所謂黨外,幾乎都是財團代言人。
從來不是中心,也不是重點的台灣土地
--反省「建國百年」
文/陳健一(台灣土地倫理發展協會)
今天是建國百年最後一天,回顧過往的建國第一百年的日子,很混亂、很膚淺、很消費。
「中華民國」這個國家圖騰進到台灣島嶼,是用殺戮、宰制與壓制做開頭,接著的六十六年,毀古蹟、去文化、壞生態、沒故事,讓土地與人的關係失根,不必記憶,這樣的作為也就有當下台灣人的文明及文化視野短淺,缺乏倫理,任何外來炫麗、浮誇的表現,就能輕易攪動台灣主流風氣;所以蘋果日報情色媒體可以二、三年光景擄獲台灣人的心,自由時報只有叫罵、沒有是非的表達方式引來大部份台灣主流民意共鳴……這些都拜「過往六十幾年來『中華民國』去台灣化、混淆人心」之賜。
這裡想再提醒:沒有土地的認知與倚靠,人與空間、人與人之間的倫理無法連繫,生命的安頓感無從立基,浮燥、扭曲、燥進的等短視作為便會浮現。